新闻中心
2023年《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英文系列讲座(二)
发布时间:2023-03-10

202339日晚,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英文系列讲座继续在四平校区开讲。今晚的课程,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同济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系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所长,浦鸿汀教授带来的新能源与能源材料的主旨演讲。



图一:浦鸿汀教授正在为同学们介绍能源与材料演变史

正如学会使用火与工具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一样,标志着能源的火和标志材料利用的工具,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起步阶段,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能源和物质,既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思想和精神发展的物质支柱,它们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终将被深深烙上人类利用能源与材料的历史轨迹的印记。



图二:浦鸿汀教授正在讲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与锂离子等当量电子的嵌入和脱嵌(习惯上正极用嵌入脱嵌表示,而负极用插入或脱插表示)。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嵌和插入/脱插,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图三:浦鸿汀教授正在讲解能源格局

 

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来看,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最为迅速。中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大力推进水、风、太阳能、核能等多种发电形式,积极利用生物质能,并把其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发展,逐步降低对石化能源——石油、煤的过度依赖。可以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中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图/文 刘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