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09月18日(周一)19:00-20:35
地点:嘉定校区复楼F213
课程介绍
《全球气候治理及中国实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触及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众多方面。高温干旱、风灾暴雨、洪水山火等全球各地报告的极端天气、气候和水相关事件引发了大量灾害。如何应对气候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焦点议题。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工作和成果进行整理、评价,并提供政策建议。2023年3月,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突出强调了人们已经历的与持续到未来的损失,警告全球气候变暖将接近进入不可逆的阶段。
国际社会与域外多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发布了大量政策与计划。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随着习总书记在2020年9月提出“3060”的双碳目标,我国低碳建设进入了“推广加速期”。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顶层战略布局的前提下,各部门不断出台牵引政策、各行业任务不断细化、激励监管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1+N”政策体系。如何既坚持环境保护理念、又兼顾行业差异性,是未来中国气候立法与治理实践面临的挑战。
课程主讲人
李丽华
同济大学法学院硕导,双碳与生态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法学会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研究会理事。开设 “环境资源法(本科、硕士、)”、“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硕士)”、“中国环境政策与法律”(硕士)等课程。
长期从事环境资源法、双碳战略与政策及前沿课题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多项课题,包括: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自然资源“权利化”问题研究》、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论城乡规划法的私权因素与立法构造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软土深层地下工程试验基地建设研究》、《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技术研究》、《双碳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等。在各类杂志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缺失与加强》、《论大气污染区域治理中的政府间法律责任》、《“ 双碳” 目标下我国气候变化的司法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