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携世界之手 拓大学新路
发布时间:2012-03-30

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伍江   

在上海说起同济大学无人不晓,但是就在这个大学里还有一个小小的“联合国”,知道的就不仅仅是中国人了,还有世界各国的人对她格外的青睐。正值两会期间,记者专程采访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院长伍江。

  曾任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现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伍江告诉记者,该院成立于2002年5月,当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签署协议,共同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托普费搏士(Dr.Klaus Toepfer)和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教授在协议书上签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振华局长,上海市长韩正等多位领导和中外贵宾参加了签字仪式。学院的成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该院旨在加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参加和从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和协调的区域和全球性环境保护项目工作,从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开展国际合作,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建立国际化新型教育模式,为区域和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培养高水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企业和政府管理人才;从事全球环境问题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成功的环保经验和技术,发展适应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促进国际环境学术交流,举办区域和全球环境研讨会,成为国际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和信息交流的基地。

  据伍江介绍,学院设立理事会,决策、指导和支持学院的运行和发展方向。理事会由UENP、同济大学及其他有关人士组成。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汪光焘教授担任理事会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先生、科技部部长万钢教授担任理事会名誉主席;学院理事会成员有: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先生,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先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先生,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徐健明院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赵家荣女士,拜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普利思博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代表朴英雨博士,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吴启迪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秘书处史仁达先生,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IESD院长伍江教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琪教授,以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IESD副院长李风亭教授。

  伍江说,2011年,IESD秉承理事会精神,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加速资源集聚,培育创新精神,出色完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同济大学赋予的角色,在教育、科研、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引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建设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育上,IESD已迎来了第六批硕士生,共计来自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美国、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德国、丹麦、波兰、墨西哥、法国、意大利、苏丹、肯尼亚、中国等14个国家的35位学生。自2006年以来,IESD共招收来自30多个国家161名学生,生源进一步多元化,学习环境日益国际化,国际交流机会愈加丰富,为开展国际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科研上,IESD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加强梯队建设,在生态城市规划、低碳经济、水资源与水处理技术、绿色交通规划、环境战略评价、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环境法与环境策略、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今年共发表论文70篇,承担国家及上海市重点项目及其他项目共计7457.8万元,并与中国气象局积极筹建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已成为IESD迅速发展的引擎。

  在对外合作上,IESD于去年6月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发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球青年同济宣言,参与发起组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GUPES)”,开展一系列亚太地区、中非、中欧、同济—汇丰、同济—拜耳、环保部及政府类的环境培训、论坛和研讨会,与香港商会、德国领馆、普莱克斯、河南清水源、海南宜净等伙伴开展合作,设立大学生科持创新基金和普莱克斯奖学金,开展大学生环境创新竞赛,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携手合作伙伴,提升学院影响力。

  未来的发展走势如何?据悉,该院成立以来,先后与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大学、美国波特兰大学、法国多芬大学等大学开展国际交流,研究项目如崇明生态岛、非洲水资源以及气候变化与碳减排放等为相关的国家作出了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积极贡献。

  伍江一一介绍说,杨海真教授的崇明低碳产业与陈小鸿教授的崇明新型低碳交通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使其成为国际生态区建设的示范基地;而李风亭教授有关上海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为上海市政府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周琪教授巢湖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为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治理技术以及水环境质量持续与全面改善及功能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水污染控制系统建设提供了依据;尤其杨海真教授的城镇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关键设备,对不同地区多个城镇的社会经济情况、供水及水处理开发了SBBR反应器、厌氧生物接触反应器、湿地建设和太阳能驱动反应器等关键处理设备;并在上海浦东宣桥镇建立城镇分散式污水单户处理示范工程。还有中日环境合作机制研究通过分析区域环境合作,则增强两国在环境合作问题上的互信,研究成果分别作为论文发表和作为研究报告出版。与此同时,拜耳集团正式启动了“拜耳—同济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教席”,教席旗下五个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汇丰银行“碳减排”研究对象从上海拓展到苏州,处于国内外城市碳排放研究的前沿。

  除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历教育外,IESD还开展了一系统面向不同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目前IESD正致力于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建立一种全新的国际化教育模式,为区域和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培养高水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企业和政府管理人才,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同济大学和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朝着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导向的新型高等教育转型。她寄托世人太多的期待和愿景……伍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