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碳交易战略》发布
发布时间:2012-06-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发布《上海市碳交易战略》,报告建议,明年,作为中国首批试点碳排放交易的城市,上海的十大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将有配额限制,工业企业如果超额排放,要支付罚款并且在下一阶段使用配额补足。工业行业是大户 报告指出,近年来上海市终端能源消费排放已超过2.4亿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9%。目前,影响上海市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达59%,但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虽然处于第二位,为31%,但增速非常明显。报告调研指出,排放前十的工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上海全市排放总量的5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占上海市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0%。超额排放要罚款 2013年至2015年是上海市实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试运行阶段,从2016年开始进入正式阶段。报告建议,上海碳交易试运行阶段可选择二氧化碳作为交易气体,后期可逐渐延伸至其他种类的温室气体。 报告建议,初期应以十大工业行业中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为交易主体,企业自行监测,并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后,将每年的碳排放情况上报给管理部门;企业试运行阶段获得的配额不允许储存至下一阶段使用,进入正式阶段后,允许配额的储存,但仍旧不允许借贷;碳排放主体即十大行业相关企业,必须将该年经核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其拥有的排放权进行结算,结算后注销,超额排放部分要支付罚款并且在下一阶段补足。 报告同时建议,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以定价出售和拍卖相结合,初期以定价出售为主,以后逐渐提高拍卖比例,直至实现100%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