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崇明生态岛碳源碳汇核算研究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12-06-10
      作为以低碳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及科技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上海市的合作示范区,崇明是上海市21世纪的重要发展战略空间,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实现跨越式的低碳发展对于崇明至关重要。6月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课题组发布了《崇明生态岛碳源碳汇核算研究报告》。课题组郭茹博士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研究成果。
      据介绍,2011-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上海市将合作开展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低碳转型路径、生态发展和绿色经济模式提供良好范例。“碳源碳汇核算”是重要的衡量工具和标尺,将为崇明生态岛的碳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可持续碳管理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公认的碳源碳汇核算方法。该报告首次建立了适用于崇明生态岛碳源碳汇核算的集成方法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遥感(RS)技术分析了崇明生态岛碳源碳汇时空特征和演化规律,利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分解模型识别了影响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开发设计了基于ArcGIS和SQL Server 的崇明碳源碳汇信息平台,为中国县级区域的碳源碳汇核算提供了良好范例。
      该报告指出,2000年到2009年,崇明县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态势,碳排放量从270.97万t (CO2当量,下同)上升到590.54万t ,年均增长率为9.04%;CO2是崇明县最主要的温室气体,2000-2009年其累积排放量占累积排放总量的77.99%。工业部门导致的能源碳排放是最大的碳源部门,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2.60%持续增长至2009年的38.93%。LMDI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到2009年间,产业结构效应抑制了崇明县的碳排放增长,而经济产出效应和碳排放强度效应则促进了崇明县的碳排放增长。
      从碳汇核算结果来看,2005年到2009年,崇明碳汇总量不断增长,2009年碳汇总量达到407.5万t ,其中林地碳汇量增长最快。遥感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到2008年,崇明林地面积不断增加;2003年到2009年的均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这一时期崇明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碳汇量的增长趋势。1999年到2008年,崇明地区林地面积大幅度增长,反映出崇明岛生态建设过程对植树造林的重视;由于滩涂围垦和经济开发,崇明陆域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也有了明显增长。
      从碳平衡分析结果来看,2005-2007年,崇明县碳中和系数逐年上升,但2008出现下降,2009年又有所回升。2008年碳中和系数的下降与工业碳源的大幅度增长有关。相比于上海市其他区域,崇明县的碳中性程度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了崇明在低碳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卓有成效。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呈现西北优于东南的态势。
      最后,报告从碳源控制、碳汇建设和碳平衡推进等方面提出了针对崇明县碳管理的政策建议:重点工作包括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来降低能源活动相关的碳排放,继续重视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及加强湿地碳汇保护,定期更新发布碳平衡时空评价结果等。郭茹博士表示,这一研究可为崇明生态岛建设和发展提供碳预警信号,并为中国类似区域提供碳源碳汇核算的实证案例。
c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