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晚,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公共课程在四平与嘉定校区顺利开展了第三次授课。该课程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组织,引进国外公开课的教学形式,采取专家系列讲座的方式,面向全校学生设立的一门跨学科公共选修课程,来自我校超过300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
在四平校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强教授给学生进行了授课,200多名学生聆听了这次讲座。课堂上 教授以“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脱落命运”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四个脱落’——个人从社会中脱落,社会从自然中脱落,灵魂从肉体中脱落,行动从灵魂中脱落。另外,老师还分享了“三个转型”和“两个陷阱”,针砭时弊,详细的分析了当代中国的新思想、新阶层。同时告诉我们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关于环境,更是和人有关,可持续发展包括对人、对人类社会的关怀。此次讲座使学生们全面的了解了脱落命运的哲学意义和价值,不仅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有很大帮助,对于其他学院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启发。
张存满教授为嘉定校区带来了名为“氢能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讲座。讲座中张教授系统的介绍了现阶段中国与世界的能源开采与消耗的危机、世界环境问题的危机、全球变暖的危机,让我们对于世界的能源状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他着重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其市场化的进程,在最后还留出了充分的时间,为我们详细地解答了各种疑惑,令同学们感悟颇深。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跨学科大型公选课由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开设自2012年,该课程以系列讲座的形式,邀请不同学科的权威专家学者,介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多学科问题及各学科未来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同时,使更多同学有机会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从中受益。截止目前,“可持续发展与未来”邀请到了裴钢院士、郑时龄院士、段宁院士以及同济大学各强势学科的知名教授作为师资参与,学科涉及: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土木、环境、化学、生命科学、法律、材料科学、机械、海洋、测绘等。该课程涉猎面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对同济大学的跨学科通识课教育贡献了新鲜的血液和创新的思维。为各个年级和学科的同学更好地获取知识提供了学习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