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300余名青年学子齐聚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参加主题为“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的“2014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共同聚焦“可持续发展教育、食品与健康、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四大重要议题,分享各自的最新实践与思考。大会由同济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
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以视频的形式向与会青年学子发来问候。原国家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汪光焘,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主任Kaveh Zahedi,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陈良杰,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姜瑞斌,出席大会并致辞,勉励青年学子们不负众望,积极投身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还举办了两场“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由新华社外事局副局长马建国主持。在“绿色发展与联合国”主题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和贸易处研究暨伙伴关系部主任盛馥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Edward Clarence-Smith、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Percy Misika、上海市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夏立平,共议联合国机构的在华角色;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主题论坛上,同济大学副校长、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伍江,拜耳材料科技战略规划部门主管Chitra Hepburn、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Catherine Sozi、香港城市大学环境政策专家施涵、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芳菲,共同探讨了高等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天,2014 Klaus Toepfer环境奖学金、2013年度“绿苗计划”奖学金、2013年度“绿色未来奖”举行颁奖,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环境相关专业数十位学生、学生团队获奖:15支学生团队科研项目获“绿苗计划”奖学金资助,其中3支团队获评“绿苗计划”优秀团队;20篇研究报告或论文获“绿色未来奖”,同济大学各有3项目分获这两大奖项,其中1团队获评“绿苗计划”优秀团队。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原国家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汪光焘,共同为获奖同学颁奖。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顾豪负责的《乘客在上海地铁车厢PM2.5暴露量研究》获“绿色未来奖”,顾豪与缪博、王梦笛、黄海琪共同完成的《上海地铁PM2.5空气净化器的设计与推广》项目,获“绿苗计划”奖学金资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宋弘扬、武博然、刘晓骏同学,因共同完成《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潜力评估研究》,获评“绿苗计划”优秀团队。
“绿苗计划”奖学金和“绿色未来奖”,由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面向在中国境内就读的高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而设立。“绿苗计划”面向学生科研项目,鼓励青年学生在环境科学领域开展小发明、创造或学术问题研究,特别鼓励交叉学科研究,每个获选项目获2万元人民币资助;“绿色未来奖”面向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针对家乡和当期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就国家或地方现有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的适应性评价,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获奖报告或论文可获人民币1万元奖金。
另有来自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10所高校10名优秀环境学子获颁“Klaus Toepfer环境奖学金”。此奖学金由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首席教授Klaus Toepfer博士,为促进中国环境教育于2007年11月在中国创立,是首个面向全国高校环境学科大学生的奖学金。
当天,会场还现场展示了200多幅由与会青年学子提交的展示其个人对此次大会主题独到见解的墙报,大会组委会和与会表将以投票方式,最终评选出优秀海报并颁发“最佳海报奖”。
在六天的会期中,全球青年学子将通过聆听专家学术报告、分组讨论、实地考察、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分享全球青年学子对这些重要领域的最新实践与思考。大会将于6月10日下午落下帷幕,届时将通过《全球青年同济宣言》。
大会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将全世界不同国家的青年学生聚集起来,共同探讨当今全球瞩目的重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既可增强青年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还可交流、推广他们在这些重要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实践,并创造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案,会议取得的成果及达成的共识,可为国际环境组织及各国决策机构提供建议。
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同济大学副校长、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伍江教授表示,每年举办一届“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已成为同济大学致力于集结并引领全球高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项实际行动。同济大学将以去年在同济大学成立的“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为平台,持续推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