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1年《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公选课开讲
发布时间:2021-09-15

2021913日晚,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公共课在四平校区与嘉定校区顺利开展了第一次授课。该课程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IESD)组织,引进国外公开课的教学形式,采取专家系列讲座的方式,面向全校学生设立的一门跨学科公共选修课程,来自我校四平近300名学生,嘉定近200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

1 吕培明校长在四平为同学们授课

在四平校区,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为学生进行了授课。课堂上吕校长以《可持续发展:内涵、演变及中国实践》为主题,系统讲述了可持续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的对世界不断增长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个回应,是人类对发展的认识深化的重要标志。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和气候等问题,我们在宏观战略上如何平衡人类社会同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应当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寻求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前的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同时尊重自然和人类的前提下实现在合适的领域的发展。既要实现经济目标,同时也要实现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吕校长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让后代像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生活的更好,更本质的来说,是人的道德观上升更高的层次,更好的处理代际关系。校长的讲座风趣幽默又简洁易懂,让同学们欢笑连连。

在嘉定校区来自同济大学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陈小鸿教授以《城市交通与绿色出行,上海2040的交通愿景》为主题讲述了开埠百年,从港口小城到2400万人口的超级都市;交通卅年,从自行车王国到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比毫不逊色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展望上海2040,一座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城市交通体系需要提升辐射能力、服务能力,转型绿色发展、包容发展。2040年的上海交通将以绿色发展、永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以高效易达、集约低碳、包容公平为目标,共同打造一个世界的上海、中国的上海、市民的上海、人本的上海。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跨学科大型公选课由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开设自2012年,该课程以系列讲座的形式,邀请不同学科的权威专家学者,介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多学科问题及各学科未来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同时,使更多同学有机会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从中受益。截止目前,“可持续发展与未来”邀请到了郑时龄院士、段宁院士以及同济大学各强势学科的知名教授作为师资参与,学科涉及: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土木、环境、化学、生命科学、法律、材料科学、机械、海洋、测绘等。该课程涉猎面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对同济大学的跨学科通识课教育贡献了新鲜的血液和创新的思维。为各个年级和学科的同学更好地获取知识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渠道。